沉痛悼念原子能材料专家、激光物理学家李郁芬先生
李郁芬同志,女,1928年2月11日出生,江苏无锡人。195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7月毕业于交通大学化学系。同年秋,在交通大学化学系任助教。1952年11月因全国院系调整转入复旦大学化学系任助教、讲师,后担任第一届放射化学教研室主任。1956年起参与原子能系的筹建,并参加“58中队”(复旦大学为研制原子弹提供基础技术的攻关小组),参与研制铀—235分离技术实验,是同位素分离膜研制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1960年至1970年,任复旦大学物理二系讲师、副教授。1970年起,任复旦大学物理系副教授,1982年评为教授。1985去美国耶鲁大学应用物理系做访问学者,后任复旦大学光科学与工程系教授。1983年荣获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和复旦大学先进工作者称号,1983年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奖章,1979年荣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2008年批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李郁芬先生逝世,使我们党失去一位好党员,复旦大学失去一位好学者、好教授,我们感到无比悲痛!
李郁芬先生参加工作以来,非常热爱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1956年在教育战线上参加中国共产党,在历次风起云涌的政治斗争中,她能够做到立场坚决,旗帜鲜明,恪守党的宗旨,坚持党的信念。十多年以来把工资的1/4作党费交给党并在工作中忠于守职,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党的事业和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986年选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出席大会。称得上中国共产党的一名优秀党员。
李郁芬教授是科研战线上一名猛将。几十年来,工作部门几度变化,她干一行爱一行,都围绕国家重大科技课题开展研究,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特别是在国防项目“真空阀门”的研制,反斯托克斯拉曼光谱研究,染料激光眼科治疗机,自体荧光癌症诊断研究都有非常大的建树。,用她自已的话说:“我是一直把工作看得很重要的,特别是这份工作与国家的利益相关联的时候,做科研特别重要一份事业心。”“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一旦钻进去,就会有兴趣。”她将全部精力都用于我国的科技事业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李郁芬先生是我国首颗原子弹背后的女功臣,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1963年作为大组负责人领导了全市重点国防项目“真空阀门”研制的测试工作,为解决我国原子能发展中极其关键的问题做出了贡献,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当时被誉为我国国防科研上的“五朵金花”之一。李郁芬同志参与的 “甲种分离膜制造技术”项目于1984年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和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原子弹的突破和武器化”专项)的覆盖项目奖。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研制做出了重大贡献。
除此之外,李先生在激光物理领域也取得丰硕成果,发表论文60余篇。1970年她开始从事激光器件、激光光谱及激光医学方面研究工作。承担的“可调染料激光器”项目荣获1978年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在国内率先开展“相干拉曼光谱”研究,1980年获得上海市科技成果三等奖,“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光谱技术及其应用”1986年荣获国家教委优秀成果奖,该项目为国庆三十周年献礼得奖项目。“染料激光眼科治疗机”及“氖离子激光产生自体荧光诊断恶性肿瘤技术及其应用”分别获1980年上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和1986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74年按照周恩来总理指示,她领导的团队开展了中国古代西汉透光镜研究,揭开了“古透光镜之谜”并复制成功。该成果获得1978年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和全国科学大会奖。
李先生在工作不断充实自我,积极钻研业务,以强烈的爱心和较强业务能力,深得学生爱戴。她在科研工作中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一丝不苟,在生活中却是慈母般关心。为了学生,她披肝沥胆,呕心沥血;为了学生,她循循善诱,废寝忘食。在实验室可以看到最早到和最迟走是她,很长一段时间每天中午她只吃一包方便面,省下时间坚持工作。70岁的她还坚持天天来学校关心她的学生和实验室,爱校如家,用她真诚的心和积极向上的热情引领一批又一批学生走上了成才之路。
李郁芬先生是年轻教师的良师益友,她对于年轻教师总是以广阔胸襟和宽容的态度接纳他们,在业务中给他们切实的帮助和鼓励,她那种古道热肠,作风朴实,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做事风格,深深感动了她周围的人。与她一起工作几十年的同事们说:“与李老师搭档,轻心愉快,信心百倍;与李老师交往,醍醐灌顶,如沐春风。一生为教育事业献身,用她自己的心血作油灯,点亮过多少在蒙昧中的探索者,启人心智。”
想当年,中流砥柱耀杏坛;值此日,星沉月落尽哀音。李先生在科研战线上的敏捷灵活,教育活动中的运筹帷幄,开化愚顽的举重若轻……这一切,都还宛若昨天。烟雨凄寒,万里名花凝血泪;音容寂寞,清溪流水是哀声。我们怎能忘记她的音容笑貌,怎能忘记她的举手投足,怎能忘记她忙碌工作的身影,又怎能忘记他和大伙在一起的快乐时光……[ZZ3] 而今,她带着一切的美好愿望,带着一切的美好憧憬离开了我们。但我们相信,逝去的只是一个鲜活的生命,留下的将是一种不朽的精神。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作风,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的风范,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她人虽然离去,但她的业绩将永远光照后人,她对教育事业一片赤诚之心将永远激励我们,她的高尚品质、人文修养、风范精神永远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榜样。我们将悲痛化为力量,继续努力工作,把复旦大学的教育和科研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以告慰先生的在天之灵!
此身悄然去,风范永留存。纵有千言万语,无以慰藉英灵。
李先生,安息吧!你将永远地活在我们心中!
2020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