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复旦大学首席教授陈良尧:20多项“原创”发明被实质性应用,立德树人,孕育兴国之魂
2020-11-25

【名师】复旦大学首席教授陈良尧:20多项“原创”发明被实质性应用,立德树人,孕育兴国之魂~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孙明敏2020-11-17 10:33

 
 
陈良尧活跃在教育科研舞台40载,立德树人孕育兴国之魂。创造了20多项原创研究成果,为光电子领域作出实质性贡献。

 

名师聚焦

 

陈良尧:复旦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首届“杰出青年”,“长江学者”获得者。

陈良尧在信息光电子领域对光电功能材料和器件的光学性质开展研究,用于改进光电功能材料和器件的特性,研究和发展了多种可供实用的光信息获取和分析技术,获得实际推广和应用。

他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0多项,为国内外产业和学术界提供了先进的光谱分析手段,为我国信息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1998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名师风采

 

 

他,活跃在教育科研舞台上40载。桃李满园,立德树人孕育兴国之魂,培养了50多位研究生,成为科技兴国的栋梁之才;勇立潮头,创造了一系列原创研究成果,获得20多项发明专利,为我国光电子领域的科技进步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他,就是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首任创业院长、首席教授陈良尧。

 

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

 

 

1950年出生的陈良尧,1968年插队农村。1974年,24岁的陈良尧被推荐考入复旦大学,1977年毕业留校。1978年报考复旦硕士研究生,1982年被公派出国深造,1987年获得美国Iowa州立大学物理博士学位,1990年学成归来回到复旦大学任教至今。

陈良尧的人生被时代烙刻上深深印记。8年出国留学的经历,让他看到了国内外科技领域的差距,从而坚定了他学成归来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从此,他用满腔热情和毕生心血诠释了科研报国的拳拳之心。

令陈良尧颇有成就感的是,2000年,在他的力荐下,全国第一家信息领域具有新工科特点的综合学院——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他出任首任创业院长。此举推动了全国范围内信息领域建立起多学科融合。

务实和创新,是陈良尧一以贯之的教学理念。“固体的光学性质”是一门同时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多年来一直由陈老师亲自授课。这一门课程上座率高,陈老师的授课方式别具一格,他会将电脑连上投影仪,但不会直接播放PPT课件,而是用手写笔带领同学们一起从零开始推导公式。这是古典板书和新媒体的有机结合,既不会像课件教学那样让学生缺少参与,又帮助同学们梳理了知识脉络。

2016,陈良尧被评选为复旦大学“研究生生心目中的好导师”,他用满腔的心血和热忱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

从1993年担任博导以来,已有50多位研究生在他的悉心带教下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作为研究生导师,在指导学生方面,陈良尧尽心尽力。他强调学术严谨的重要性,亲自动手,指导学生做实验,并谆谆告诫学生,对科学原理的尊重,不能违背科学,要经得起实验的检验。陈良尧在学生身上从不“吝啬”时间,学生邮箱里时常会有时间标注为深夜和周末的信件。对于学生们提交上来的论文,陈良尧都会一改再改,大到文章的写作结构问题,小到一个标点符号的使用错误,都逃不过他的眼睛。每年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陈良尧在严谨地指出论文中的学术问题之余,总要给学生们一番鼓励,言词中充满着厚厚的慈爱和满满的期待。

 

中国设计的典范

 

 

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潜心于科学研究。为促使改变我国高性能光谱分析仪器和技术依赖进口的局面,陈良尧孜孜不倦,艰苦努力,研制和发展了多种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原创特点的高质量光谱分析仪器和设备,在我国工业现有条件下,进行了原理方法和工艺技术创新,并实现国产化和市场应用,获得20多项授权发明专利,被实施和应用。研究成果促使我国成为国际上少数掌握这些先进光谱分析技术并实现生产和应用的国家,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经济效益,对我国在高性能光谱分析仪器研究领域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和满足国家需求具有积极意义。他所研制完成的多种高精度光谱分析仪多次获得国家奖励,不仅用于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所的科学研究,还用于工业化国家的大学研究所,为我国信息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他所研制的仪器和材料,大多填补了相应领域的空缺。陈良尧主导研发的多光栅二维折叠光谱技术,突破性地实现了原理和方法的创新。该技术运用多光栅阵列结构对成像光谱进行高密度折叠,在光谱研究领域中获得广泛应用,获得了国内外学术界和媒体的一致赞誉,被称赞为“中国设计的典范”。

在国际太阳能光热转换材料和器件研究领域,陈良尧带领课题组在研究中所采用的多层金属、介质膜结构,为新能源领域做出了原创贡献。

上海市的第一个科技网Email服务系统正是由陈良尧建立,至今还在一些高校和科学院系统中使用。

陈良尧早在上个世纪末所设计和安装的房屋通风系统就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该系统为解决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从教40载,他始终坚守在科研和教育第一线,以振兴国家科研实力为己任,创造了一系列创新性科研成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数十年身在其中,他深切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带动我国工业化过程仍在漫长的追赶道路上,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无不感受到肩负的使命,仍需艰苦努力,全方位将学生培养成为建设未来美好家园的社会栋梁,责无旁贷。

 

 

 

 

责任编辑:孙明敏

 

转自:劳动观察新闻